【职业道德讲堂】郭志金:谈爱岗敬业

来源:河道勘测中心 时间:2019-09-20 作者:郭志金 责任编辑:赵睿

TIM图片20190923172438_副本.jpg

谈职业操守、爱岗敬业,说心里话,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时间和阅历的检验。大家应该都看了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湖南卫视《可爱的中国》关于我们长江水文一线职工张斌的事迹报道,很平实,很令我钦佩更是感动。正是有全江上下无数的“张斌”,包括在座的大家,坚守一线、默默付出、任劳任怨,才有我们这个光荣先进的集体。单位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的成长更不可能脱离单位这个平台。

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个综艺节目《大谦世界》,于谦主持的一个脱口秀节目,那一期的话题导入由一个小故事说起,就是去一个小面馆吃饭,顾客问有wifi吗,店老板说有,名字叫“炸酱面” ,密码是“真好吃的全拼”。俗话说得好: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这句话不单单讲的是三句不离本行,实际说的就是一个职业操守问题,引申出来就是这个意思。你干哪行哪业,不管大事小事,你的工作只要你干了,你就要承担这个工作赋予你的责任和职务。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工作的一些体会吧,也是给在座各位做个汇报。

一、感恩单位

在汇报之前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善待你所在的单位》,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们进行交换?”显然,那就是我们的单位。这些话很实在,可以说单位是大家显示自己存在的舞台,也是每个美好家庭的后台,所有要珍惜工作,感恩我们的单位。现在找工作不容易,进入长江水文这个有凝聚力的集体更不容易,很多人对现状应该都还比较满意吧,至少我很满意和知足。对于满意与否,大多人心里都会有个考量和比较,和自己的同学比、朋友比,我感觉不科学,应该和自己潜在的其他工作比,你脱离了长江水文,在外面能干什么、能混成什么样。我是毕业在外面工作几年后才进的中游局,不能说尝出了什么咸和淡,但切实感觉我们所在的这个集体是很优秀的。无论从单位实力,还是从个人职业发展来讲。

感恩单位,其一要珍惜工作。工作就是职责与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感谢那些让你独当一面的人,感谢那些给你压担子的人,感谢给你平台的人。因为那是机会,是信任,也是平台。

感恩单位,其二就是珍惜已有的。在单位你已经拥有的,一定要珍惜。也许时间久了,你会感到厌烦。但那只是你的心理出了问题。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在枯燥无味的工作面前,有一种常新的感觉。你已经拥有的,一旦丧失,你就会知道他的价值。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直白的讲,单位离开谁都能运转,但个人离开单位就是衣食住行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练内功,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敬畏工作

很多人刚毕业工作都是积极主动的,后来可能是工作环境的原因,慢慢在工作中被训练成了“被动”;对待工作安排挑肥拣瘦,干事要符合自己的“小九九”,凡难办、责任大、在领导面前难出彩、出力不讨好的极力推脱。我想这是对工作缺少敬畏,对工作不像对待生活一样有所谓。通常而言,敬畏工作的人,都知道工作来之不易,因而懂得珍惜。当然,敬畏工作也不能畏首畏尾,更不是怕出什么岔子而所谓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身边肯定都有一种“自燃型”的人,就是那种没人点火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人,当你在假装没看到工作群里的消息的时候,他精力充沛到半夜都在群里积极出谋划策;当你在极力推脱那些不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时,他总爱多管闲事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当你摆手摇头说「我不会」的时候,他"傻"到揽活上身,一口一句「我来」,他们总是有使不完的劲。我身边的这个人就是猛局,我敬佩的身边榜样。

三、苦中作乐

水文、河道工作都很艰辛,拿河道来讲,在野外测量的时间长、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大、生活艰苦,长年在外工作,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练。坚持的动力在哪里,在于你克服一个难题或完成一项困难的任务后,没错,成就感,哪怕是一丁点。

谈一下我印象较深刻的工作经历吧。第一个是我进长江水文之前在中铁期间。当时是进行沪宁城际铁路轨道板铺设和精调工作,由于工期紧,测量队所有设备全部24小时工作,人员两班倒,大冬天的凌晨2点设备屏幕都结冰花反应迟钝了,人困了就猫铁路边上的电缆槽(排水沟)猫一会,拿给混凝土保养的棉被盖一下挡风,坚持到太阳升起来就该换班回项目部汇总处理大家的数据了。记得元旦那天晚上风蛮大,站在桥上冻的直哆嗦,远处的小镇上有人放烟花,那种滋味。。。我在想这么辛苦为了什么,坚持一个多月最后铁路通车了,看着试验车平稳从自己精调过的道路驶过,满满的成就感。再一段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到长江水文之后,13年初洞庭湖地形测量,由于湖心交通极其不便,当时我们10来人选择住在渔船上。每天的工作就是扛着GPS、腰挂镰刀在芦苇荡里不尽的钻,上了断面就只有硬着头皮抓紧把芦苇钻尽,因为前进后退都是一个钻,犹豫不前等来的就是设备电耗尽,在芦苇荡过夜,听老同志讲,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GPS手簿上缓缓减小的断面里程数是大家坚持前行的盼头。一天下来,手上、脚上难免磨出血泡,回到生活船真的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湖中心手机信号也没有,晚上想聊个微信、打个电话消遣也是一件奢侈的事。大家齐心协力坚持到了作业的后期,船上的生活物质也基本没了,然后每天就是泥蒿宴了,洞庭湖这东西多。每天晚上围坐在船头吃饭是最热闹也最幸福的时候,一种简简单单的满足。吃完饭数据汇总,看着红线区域内布满的测点,然后成图,欣慰和小小的成就感就来了。

四、干一行专一行

平时在工作中,我想可能有些人会抱怨别人这不会那不会,但是你是否想过,若干年后自己是否也会被新人“看低”呢。知识、技术手段都在发展,我们不能拘泥于当下,故步自封,多向外看,努力提升技能。想想某一天如果你离开了单位,你能干什么?还是要考量一下自己到底会什么,有什么竞争力。

对待“不会”,不应该以此为借口而推脱甚至以此为荣。表面上,“不会”反映的是学习能力不强,对工作不够重视,实际上反映出对待工作不敢负责、不愿担当。现在技术手段发展这么快,“不会”也能理解,但是得学呀,技多不压身,最起码应该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气神。学习呢,有时候也是被逼的,单位业务发展和自己求新的意识逼迫你必须学习。16年河勘中心接了个水库库容测量的项目,技术要求是必须用多波束扫测,当时的情况是中游局有这个设备,但基本没做过大面积的生产,仅有的使用这个设备的记录就是偶尔做个小试验我还没参与,当时被丢在项目上真的是蛮恐惧也无助,加上这个项目有点抢别人到嘴的肉的意思,怎么个故事呢:项目出来的时候业主是委托西北院和我们一起做,总体由西北院负责,我们的低价导致他们的利润显然是大幅下降,所以后期作业就作死的刁难。没办法,多花时间精力老实系统的学呗。回头想呢,作为一个新手面对这样的要求也好,逼着自己踏实严谨规范作业,以后面对这种项目也就轻车熟路了。类似的经历再有就是18年河勘中心两个依托险工项目的试验课题,出工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做试验,项目快完了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突然就拖到工地交给我了,都是没玩过的,也是头疼。再就是今年做新疆项目的时候,在做有好几个兄弟参与过的,出去前根本没想到现场作业条件比预想的还恶劣。总体就是一个信号覆盖的问题:电台信号、网络信号、卫星信号。期间尝试的作业方法有常规的RTK、CORS、当基站网络RTK以及时下比较热我们很少使用的RTX和PPK。

其实这样的经历在座的各位应该也有很多,重要的就是保持学习的初心吧。

作为一名青年职工,单位很多工作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面对组织和领导的培养和信任,我觉得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尽心尽力,急单位所急,想单位所想,把个人的有限力量全部投入到单位建设发展中去。在实际工作中,能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勤于思考,不断创新,踏实做事,勇于拼搏,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单位!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