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马超

来源:常德分局 时间:2021-03-30 作者:马超 责任编辑:卓思佳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此法总共有九章和96条。通过学习后我感触颇多,收获不小。

这部法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流域而定的法律,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护,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名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此次法律明确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的原则。这些都标志着对长江母亲河的保护已经迈向了法制化轨道。曾经,因为无序开发和过度捕捞,曾经生态深受影响,野生鱼类数量、种类急速下滑,立法就是要明确保护长江生态的红线,以"绝不能触碰"的态度守护母亲河,为更可持续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守住坏境底线,立法守护母亲河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执法力度不减,违法行为必被究责,才是确保法律能真正落实、落地的关键,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审议长江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协调跨地区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长江保护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全链条的加强对整个长江地区的监督管理,确保违法乱排、乱建等行为能够得到杜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明确各项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总磷排放总量、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等,从全方位来保护母亲河,形成长效机制,方能久久为功,让长江能焕发美丽新颜。

保护长江母亲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坏境投入不是无畏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立法守护母亲河,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延伸,也是为了更好的蓝天、白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以绿色铺底,将生态置于最重要的位置。立法保护母亲河,从多个角度来明确标准和惩罚机制,为各地执法部门规范执法、有序执法提供了依据。守护母亲河其实就是守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像爱惜眼睛一样的爱惜我们母亲河,严惩那些破坏母亲河生态发展的行为,才能实现长江经济带打永续发展。

我们作为保护长江的先头兵应当在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时,要时时刻刻牢记这部法律里面的规定,做好水污染的保护、不破坏任意一处植被、专业和合理的进行水文方面的作业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起到监督他人和单位不破坏长江流域坏境和生态系统等。

展望未来,期待这样的保护法能够更好守护我们的生态坏境,让更多人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