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部同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1-03-31 作者:部同 责任编辑:卓思佳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人类的每一段文明,都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资源透支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对于长江的治理刻不容缓。

习近平主席在谈到长江治理工作时曾说“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强调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长江的治理应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但对于长江流域已造成破坏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修复难度大、修复时间长等问题。所以,对于长江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老路,而是把保护生态环境走在污染的前面,等到长江显露“病态”再采取措施,很可能为时晚矣。

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是至关重要的,也需要从法律层面获得支撑。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长江保护法》便是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长江保护法》是一部保护长江全流域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法律,《长江保护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焦点问题,从设置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加大处罚力度、推行生态保护补偿,完善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来采取特别的制度措施,从以下五个方面为长江流域立下绿色发展的规定:一是确立绿色发展理念。二是统筹绿色发展规划。三是制定绿色发展红线,四是明确绿色发展措施。五是建立绿色发展评估机制。目的是推进长江流域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长江生态体系,便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空间,所以人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共同为了“天人合一”这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