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法》学习心得体会-冯绎朴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1-04-02 作者:冯绎朴 责任编辑:卓思佳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江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样在现代文明中对于环境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长江也有着举重若轻的影响。长江流域以全国21%的面积,养育着全国40%的人口,承载着全国40%的经济总量,其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资源透支比较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曾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并指出长江流域发展可持续性面临的严峻挑战,是长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在2021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对于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出台长江保护法,从而来保护长江是现代发展中的必要措施。

《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9章,96条,形成了长江生态环境硬性约束机制,其共有八方面的亮点:树立绿色发展规矩、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强化政府管理责任、推进流域休养生息、加强长江资源保护、完善污染防治措施、推行生态保护补偿、明确最严格的法律责任。此次法律明确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据已经公布的资料显示,长江的污染状况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像:森林覆盖率下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枯水期不断提前;水质恶化,危及城市饮用水;物种受到威胁,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固体废物严重污染,威胁水闸与电厂安全;湿地面积缩减,水的天然自洁功能日益丧失。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和繁衍,今后也将同样依赖于水资源而继续存在和发展。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不可以水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那将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最终会使我们自食恶果。因此,《长江法》为长江流域立下绿色发展规矩:应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绿色发展规划、制定绿色发展红线、明确绿色发展措施并建立绿色发展评估机制,逐步做好绿色发展工作,才能使长江流域水环境恢复正常、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活跃。

长江流域全程6300多公里,涉及19个省区市,行经180万平方公里,意味着长江保护不能是一省一市的“家务活”,而需要流域上下“一盘棋”的共治共理,是一个全流域的系统工程。在我看来,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格外重要:保护长江是长江流域各行政区域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绝非一县一市一省的力量所能完成。《长江保护法》注重各地保护力量的协调与动员,处处汇聚着集成治理理念。以国务院为核心构建了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是我国流域管理机制的重大变革,加强了长江保护中的行政地域协调,打破了以往长江保护中的行政边界,有助于从源头上防控污染。通过加强长江与支流和湖泊、两岸、上中下游之间及其内部的生态保护协作,明确划定了各方职责边界,建立起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将有效解决长江与支流和湖泊、两岸、上中下游之间生态环境的协同防控难题。进一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在我们的记忆中的长江,渔业资源曾经极为丰富,最高峰时曾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60%。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特有鱼类180多种。近年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的生态功能显著退化,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达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近300种。“水中大熊猫”白鳍豚,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淡水鱼王”白鲟已连续15年未见;中华鲟野生种群基本绝迹,难以稳定自然繁殖。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四大家鱼”鱼苗产生量下降了90%以上。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长江法》第五章中第五十三条规定: 国家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严格捕捞管理, 长江禁渔并非只是为了“保护一条鱼”。判断江河湖泊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大标准:一看水、二看鱼。因此,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引导渔民退捕转产上岸,是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关键举措。这项工作涉及渔民渔船之多、覆盖区域范围之广,是我国资源生态保护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工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通过禁渔工作,使长江得以喘息,获得再出发的力量,还给长江一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严抓长江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身为水文人,我们应肩负起保护长江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响应并履实《长江保护法》,还长江一片诗情画意,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