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职业文明风尚、岗位创新创效创优

来源:中游局 时间:2021-09-08 作者:团委 工会 责任编辑:卓思佳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职业文明风尚、激励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岗位成才,中游局团委、工会将制作 “创新、创效、创优”成果系列展,集中展示各集体的创新成绩。

中游局青年“创新创效创优”成果展示第一期


汉口水文站文化展示提升项目

一、背景

汉口水文站成立于1862年,1865年开始收集水位资料,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具有连续观测资料的水位站,已经具有150余年的历史,是长江委基层水文工作窗口、水文行业业内交流平台、高校学子实习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各类来访团队几十批次近千人次。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马建华主任提出坚持“文化塑委”发展战略,为推进治江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长江委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凝聚精神力量。文化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直与治江事业和长江委改革发展同向同行、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二、展示

为推动水文站文化提升改造工程,水文局选定汉口水文站作为先行先试的文化示范站建设,中游局高度重视,组织文化提升改造专班。设计的总体要求是让参观者全方位的认识、了解、体会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及水文工作,感知长江水文。汉口分局在原有的格局下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空间,以“文化提升、空间赋能”为理念,打造水文工作兼文化展示的混合空间,传递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长江水文核心价值观。传递以水为家、以站为家、守护江湖安澜的价值理念。

三、亮点

1、对外展示和生产业务紧密结合

汉口水文站是长江委一线测验单位,生产用房比较紧张,此次改造灵活运用有限空间,对外展示与生产业务紧密结合,既是生产空间、又是展示空间。空间的有序融合使得展示更加贴合水文生产实际 。

  • 2、打造了“百年老站—汉口水文站”的品牌形象

  • 3.jpg

    在文化展示提升项目中,通过创意十足的站标Logo、充满使命感、责任感的价值语Slogan—“以水为家、以站为家,守护长江安澜”、朗朗上口的名称—“百年老站、全江首个5G水文站等”、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空间打造的序厅加“四个水文”的格局、丰富的文化展示方式及内核优秀的品牌故事成功的打造了“百年老站—汉口水文站”的品牌形象,让每一个来访者印象深刻。

    3、信息化助力文化建设

  • 4.jpg

    2019年8月,分局完成5G网络建设;2020年10月,水文码头和测船完成5G网络建设,实现了5G全覆盖,建成以后实现分局与水文局的高速率网络互联,百年老站成为长江水文第一个5G水文站。信息建设能够拓展文化建设的范围和影响力,以信息化助力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的引领性、互动性、实用性、公开性,有效提升了单位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中游局水环境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 在数字化概念火热的现势下,纸质化成果已难以满足实验室的要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必然成为首选的实验室管理手段。正是看中这一发展趋势,中游中心自2018年开始尝试与三正公司联合开发LIMS系统。

  • 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反复沟通、打磨,中游中心LIMS系统基本实现采样“无纸化”、月报输出和资料整编等需求,全面完成从任务下达到数据归档的全项目、全人员、全流程应用投产使用的条件,成功解决了“现场采样数据如何无纸化?如何提高实验室监测的效率?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监测成果的准确度?”等难题。

  • 自2020年12月平台验收投产以来,经过日常生产应用、汉江水华应急监测等多个项目检验,监测分析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达到了一站式任务下达、共享采送样时间和督促分析时效的效果。



一种应用于河道岸坡监测的模块化多波束测深移动平台

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传统多波束测深准备工序繁杂、长江大保护以来船舶(用作测深平台)租赁困难、浅水区域覆盖困难,由此便携测深平台研发与测深工法创新势在必行。

本展示项目包含一套多波束测深平台、一种创新测深工法,已获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正在实审。

7.jpg

一套多波束测深平台。该测深平台采用模块化拼装,由船体稳定模块、测深搭载模块、动力搭载模块、浮力模块、安全防护模块组成;平台抗风≤4级;实现测深平台便捷运输与安装、安装参数固定,无需二次校准。

8.jpg

一种创新测深工法。打破传统换能器垂直安装固化思维,提出了一种倾斜安装换能器解决岸坡浅水区水深难以获取的方法,实现测深全覆盖。

9.jpg

自平台研发以来,经过江垭水库淤积测量、长江险工护岸监测、武汉某码头区扫测等多个项目检验,经统计,多波束作业准备工效大大提高,达到来之即测的效果。通过不同作业方式对比分析,平台稳定可靠,达到了安装参数固定的设计初衷,同时基于本平台的倾斜安装法成功解决了岸坡等浅水区域覆盖空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