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职业文明风尚、岗位创新创效创优

来源:党群办 时间:2021-09-30 作者:团委 工会 责任编辑:卓思佳

[编者按]为进一步弘扬职业文明风尚、激励动员广大青年职工岗位成才,中游局团委、工会将制作 “创新、创效、创优”成果系列展,集中展示各集体的创新成绩。

中游局青年“创新创效创优”成果展示第四期


一种适应多船型多功能ADCP安装支架

1.jpg

“ADCP多功能多适用性安装支架”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罗兴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于2019年开始研发改进,在广东省珠海市大万山岛陆岛交通客货运码头及防波堤水文测验、珠江三角洲同步水文测验、广西北海铁山港水文测验、汉口分局国产ADCP比测应用等多个项目中投入使用。该支架采用角钢焊接而成,高0.6米,宽0.6米,横向可活动宽度0.2米,能适应不同宽度的外租船舶船舷宽度。固定ADCP安装杆主要利用两个可活动抱箍固定,内衬为橡胶垫片,可增大摩擦力,避免安装杆发生偏移和晃动。安装支架与船舷的固定主要采用两个长度为0.2米的螺纹杆,在螺纹杆的顶部焊接两个稳定片,直接拧紧螺纹杆即可实现安装支架与船体的刚性连接。支架表面采取了防锈处理。整个支架部件小巧灵活,一人即可安装拆卸,避免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与ADCP安装杆之间连接牢靠,减少了对船体的基本没有破坏,并可以反复多次使用。

该安装支架能够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具备以下优点:1、轻便小巧,一个人可携带,高铁、客车、飞机等陆上各种交通方式均可携带;2、安装拆卸快捷,一个人单人即可实现全安装过程,使用完毕后,一个人单人即可实现全部拆卸;3、对外租船舶基本没有破坏小。该支架主要依靠与船舷的固定来实现ADCP安装杆和换能器的固定,告别了以往焊接安装支架、焊接安装板的模式,对外租船体的破坏小基本可以忽略;4、适用范围广。该支架适用常见的各类渔船、干散货船和公务船船型,告别了以往针对各类船型单独设计安装支架的方式,降低同类型设备制作和携带成本;5、安装牢固。在该支架抱箍中增加了橡皮垫片设计,有效增大安装支架与ADCP安装杆之间的摩擦力,确保仪器工作期间,3号探头的方向不会发现偏移。6、功能齐全。不仅可以作为ADCP安装支架,还可以配套使用多波束测深仪、单频测深仪等测量设备,功能较为齐全。


水文绞车研发项目

一、背景

水文缆道绞车主要用于驱动水文铅鱼所承载的水文、河道测验仪器与水样、悬移质采集设备从事水文测验、河道演变、水质泥沙分析等项目研究。水文绞车是水文缆道驱动系统的关键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缆道系统的运行性能,一直是水文缆道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探讨了水文绞车的设计方法、结构布局及驱动方式,推动了水文绞车的研究和发展。水文绞车已经从最初的手动绞车、恒速电动绞车发展到目前普遍使用的调速电动绞车。当前虽然水文绞车形式多样,但其传动基本仍选用齿轮传动或标准的减速机传动,使得水文绞车体积大,效率不高,而且传动时噪声较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且现有的支架与支架板不便于拆卸。

二、创新性及亮点

中游局科研室成立以郑江春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查阅前沿文献资料与技术文档,对国内水文缆道测站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设计并研发了能适应中小跨度的“一种高载荷易安装微型水文绞车”与适应于大跨度或超大跨度的“一种高速大载荷水文缆道绞车”。以实现水文绞车的通用性与便捷性。

2.1、一种高载荷易安装微型水文绞车

技术核心:通过加入了绝缘衬套,避免拖拽轮轮芯直接和拖拽轮本体对磨,减少损害,起到保护拖拽轮轮芯的作用,通过加入了减速机,实现了转动的反向自锁功能,安全效率提高,通过加入了压绳块,实现了起重绞车滚筒的压绳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能。采用标准性机械构件设计,便于临时采购组装与替换。

技术优势:在保证有效载荷情况下,缩小了绞车体积。可将水文绞车集成到水文缆道塔架平台,为国内首创。

目前已推广应用于山东省尼山、沙沟、台儿庄等水文站。

2.2、一种高速大载荷水文缆道绞车

技术核心:通过加入了蜗轮蜗杆减速机,以保证铅鱼在任意水深位置的停放。为了防止自锁功能失效,运行电机选用电磁制动电动机,通过加入了电磁制动电动机,保证任一制动器失效的情况下,可以保护缆道系统和铅鱼上的仪器设备不受到损坏,轴系的连接全部使用弹性梅花联轴器,减轻运行时的震动和噪声,通过将全部设备布置在机座上,以避免由于机架的变形而产生的各种隐患。降低设备的运行重心,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采用标准性机械构件设计,便于临时采购组装与替换。

技术优势:极大的提高了现有国内水文绞车的有效载荷,使水文缆道的架设不再局限于河道宽度。

该型水文绞车于2017年7月首次部署在中游局皇庄水文站,推广应用于湖北省西河驿水文站、山东省刘家道口水文站,并应用于中游局承建的全国跨度最大(1250米)的双缆道多跨水文缆道站--临沂水文站。


新型精密水深测量技术在水道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一、背景

传统的水下地形测量采用GNSS定位设备和测深仪相结合的方式,并运用人工验潮的数据获取河底地形数据,从外业勘测到后续数据处理均存在不足之处,亟待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技术的进步,对水道地形测量的测量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探索和经验积累,已成功摸索出整套新型精密水深测量技术。

二、技术思路

新型精密水深测量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由声速剖面仪、空间定位GNSS、惯导系统、测深仪四部分集成,采用GNSS三维水深测量模式,融合姿态数据、定位数据和水深数据,高效输出高精度的三维地理数据。

三、技术创新

传统水深测量一般采用人工验潮模式,对于船载平台的垂荡运动、吃水变化导致的水深测量误差无法精细感知,而新型精密水深测量技术采用GNSS三维水深测量模式,利用GNSS动态测量技术,通过数据联合解算,可以精准获取水下测点的三维地理数据,在测算过程中,GNSS定位设备和声呐探头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起伏,因而可以消除船体垂荡、倾斜对测深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意义

新型精密水深测量技术系统的解决了水深测量的难点,有效提高了水道地形测量精度。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崩岸监测、河演分析、应急监测、险工治理、断面监测等领域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