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学习工作心得

来源:常德分局 时间:2021-12-20 作者:甄倩 责任编辑:卓思佳

今年7月我怀着对新角色和新工作的好奇与期待来到中游局进行入职报到,办理入职手续、进行岗前培训、进行新职工团建活动……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按正常节奏,回分局报到应该是整个入职流程的最后一步。但是在本应该被宣布回分局报到的当天,我和其他两名新职工被通知留在中游局水环境监测中心暂时缓解水环境监测中心人员不足的状况,学习水体中有机物的测定以帮助水环境监测中心顺利通过复查换证考核。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岗位,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问。我是否能够快速从零学起并且学会新的知识,是否能够胜任新的工作岗位,是否能在检查期间不掉链子,是否能够担得起领导的信任……很多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环绕。虽然心中满是恐惧和疑问,但是责任当前,我不得不去承担。

在经过快速的心理建设后,我硬着头皮去到水环境监测中心报到。在水环境监测中心报到的当天,中心就给我们几名新入职的水质小白发了一本《水环境监测题集》作为我们的入门教程。从此我们新职工办公室就变成了自习室,仿佛有什么默认的约定似的都没有人发出声音,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是查百度或是问知乎或是查阅论文或小声讨论。新的题集上面很快就填满了各种颜色的密密麻麻的笔记。在理论学习的间隙,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前辈们也会教我们一些基础实验操作。如何润洗玻璃仪器、如何使用移液管、如何使用容量瓶等对于水质监测工作来说十分基础的工作我们都一无所知。好在前辈们都会耐心地讲解,还会贴心地叮嘱我们在使用各种仪器时值得注意的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前辈教学结束后,我们也会自己练习各种实验操作。从对实验操作一无所知到逐渐熟悉。

水质比武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来,虽然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但我深知我依旧是一名小白,不过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于是我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参加了水质比武的初试。虽然最终没有进入下一段赛程,但是在我看来有参赛的勇气就是有收获的,更何况竞赛才是进步的最快途径,在竞赛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更加细节的知识。

在水质比武过后,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前辈便开始带着我们学习我们留在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最主要原因——水体中有机物的测定。由于中心人员不足,因此每位前辈手中都有大量的工作,所以对于各种水体中有机物测定的方法、方法及软件应用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时间就显得格外珍贵。于是,每当前辈们过来教学的时候我们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知识点,同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手机录音、录像、拍照片也被用作知识点的记录途径。在此期间,大部分知识都要依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实践,去以实操来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一遍又一遍的标准曲线配制,一次又一次的软件数据处理……白天摸索各种有机物测定的最优条件,晚上进行样品测定是在有机实验室的日常。虽然前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标准曲线不合格、数据处理有问题,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到后期,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标准曲线配制和数据处理,并且保证标准曲线达到标准方法上的要求以及测样的准确性,最终顺利通过了水质监测从业人员上岗考核。

在我们已大致掌握水体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后,我们渐渐地开始参与到水质监测任务中,从打下手开始一步一步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水质监测参数的测定以及进行水质采样工作。

在水环境监测中心进行工作学习期间,我们先后经历了三次上级检查考核,其中就包括了六年一次的复查换证。检查考核大都要求在短时间内做好各种迎检工作。面对必须通过检查考核的巨大压力,我们总是加班加点地完成、完善各种工作,最终顺利通过各种检查。在经历多次检查的过程中,我逐渐熟悉了检查流程以及面对检查的各种准备工作,对实验室的体系管理也有了一些浅薄的了解。

在中游局水环境中心待的这段时间,比起称之工作,我更愿意称之为学习工作,因为我认为在此期间更多的是进行学习。学习如何适应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学习如何融入新的与以前完全不同的集体,学习突破自己的舒适圈进入全新的知识领域,学习从未接触过的水质监测和体系管理方面的知识,切身融入学习水文精神……在此期间,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圈,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成长,在心理上我拥有了更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更多的勇气,在精神上我更能理解“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精神,并决定将水文精神的传承浸入到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之中。我非常荣幸自己能够拥有在中游局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学习工作经历,虽然加班是日常,但是比起失去的个人时间,我觉得得到的知识和成长更加重要。同时,我也非常感谢领导的信任,前辈的帮助以及和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