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深圳项目部开展超标准洪水水文应急监测演练

来源:深圳项目部 时间:2023-03-13 作者:汪洪能 责任编辑:卓思佳

为应对茅洲河中下游超标准洪水及溃口等险情,及时准确地实施超标准洪水、溃口的水文测报,提升深圳市水文在超标准洪水发生时的抢险救灾应急测报能力,探索和建立快速、有序、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水文野外应急测报技术能力和应急队员的业务水平, 3月9日,长江水文深圳项目部在茅洲河流域燕川水文站河段举行了2023年超标准洪水水文应急监测演练。

一、部署周密 准备充分

深圳项目部积极响应深圳市水务局关于加强水文应急监测能力的指示,编制了《2023年深圳市水文应急监测演练方案》,组织项目部全体水文应急监测队员认真学习演练方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制定测验方式,保证仪器测验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后勤物资保障供给充分,狠抓安全生产宣传力度不放松。现场设立水文应急监测临时指挥部,下设上断面流量组、下断面流量组、水位及溃口测量组、水质监测组、成果分析组和后勤保障组。

二、行动敏捷 监测精准

下午15时,深圳项目部水文应急监测临时指挥部下令应急监测演练开始,水文应急监测队员依照即定部署,迅速携带各类仪器设备及监测设备,奔赴指定位置,分别展开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本次演练模拟场景为今年某号台风自南向北正面登陆深圳市,茅洲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发生超标准洪水,上游石岩、罗田等多宗水库开始泄洪。3月9日12:00,在茅洲河燕川大桥上游左岸松福大道出现河道洪水漫溢险情,且水位仍在快速上涨,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和市政交通安全造成威胁。同时,部分面源污染水体进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为及时开展工程抢险,9日12:20时,深圳市水务局指示水文水质中心开展水文应急监测,要求在16时以前提供茅洲河燕川大桥上游左岸松福大道洪水漫溢处的实时水位、干流断面流量、漫溢流量、溃口口门宽度,同时评估河流水质,为工程抢险提供技术支撑。此次演练仪器设备分别采用GPS、ADCP、电波流速仪、无人船、无人机、全站仪、水准仪、测深仪、玻璃钢快艇、水质监测设备等。全体人员将此次演练当成实战,服从指挥、积极主动、配合默契、精准测验,快速准确的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

负责上游断面的监测队员在岸上遥控M9无人船,使用走航式ADCP施测流量,经过往返两次测量,流量成果闭塞,测验精度满足要求;

负责下游断面的监测队员操作快船和水下测深仪及ADCP三体船,施测水深及流量,电波流速仪操作人员在大桥上施测水面流速,大断面岸上部分采用RTK施测,测定结果准确,测量方式快捷安全;

水位组队员使用水准仪接测水位,全站仪测量溃口宽度,测量成果精准;无人机稳稳地停留在断面上空,悬挂的雷达式测速仪正悄悄地测量着水面流速,通过网络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接收终端;

水质监测组在河段各处采集水样并现场进行参数测定,第一时间掌握河段水质基本情况;

在指挥部统一调配下,各组同时开展应急监测;下午15时55分,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圆满完成,各组测验成果迅速报告至成果分析组,成果合分析组通过对讲机接收前方发来的实测数据,迅速进行合理性分析计算,随后开展溃口流量演变、溃垸水位演变分析,最后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提交给应急监测演练指挥部。

三、集思广益 总结经验

水文应急监测演练结束后,所有参加演练人员聚在一起,针对测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讨论,查找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交流心得,分析总结,对进一步完善《深圳项目部水文应急监测方案》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

四、厉兵秣马 迎接挑战

深圳项目部通过本次演练,检验了《深圳项目部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可操作性,提升了应急监测能力,提高应对风险意识,真正做到“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此次演练兼顾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不但检验了队伍、技术和装备,也为应对超标准洪水提供了进一步的技术验证。水文是水利的尖兵和耳目,应急演练就像部队练兵一样,只有在“练兵”时认真、严谨,反应迅速、测报准确,才能在出现汛情险情时临危不乱,迅速启动应急监测机制,及时、科学、准确地提供水文水质监测预报信息,为防汛调度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