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往经历,走属于自己的路

来源:江汉分局 时间:2023-12-25 作者:徐健 责任编辑:卓思佳

第六届技术比武期间,很荣幸听到汪卫东、胡国山二位中游局名人的分享传授,他们的发言很实在,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很有启发意义。一老一少,一个是老一辈的优秀代表,另一个是新生力量的楷模。

胡国山的发言里,可以知道,成长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是坎坷曲折的。结合自己工作中的遭遇,困难、不顺利总是存在的,培养一种不骄不躁、抗挫折的能力是现实且必要的。今年7月份汉江生态调度期间,在沙洋站野外测流。某天突然下雨,在野外用雨伞遮住计算机,当时雨大风大,有水流渗入计算机内。造成计算机屏幕看不清,运行卡顿,无备用计算机。先是无人船遥控测流,后又更换为机船牵引测流。问题接连出现,慌忙中流量误差超限,问题却没有找出。后来冷静下来,原来是半测回文件选取中,把几个未完成的文件选取,造成流量误差超限。虽时至下午,但得出了流量成果,疲惫、饥饿等统统忘掉了。这次的经历给我很深的感悟,第一次外出独立负责,遇到突发状况顺利解决,给我日后工作不尽的启发意义。

汪卫东的讲述,让我了解到身边熟人的过往奉献事迹,重新对单位、个人产生新的认识。身边熟悉的人,为了事业,曾经默默付出了很多。早起练习三等测量,放弃春节假期在岗上班等等事迹,值得反复传颂,学习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努力。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单位里的老职工、老师傅、老前辈,在技术手段不先进的年代里,用多倍的人力完成测验任务。摸爬滚打,寒来暑往,为单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有机会听到过老船员讲述以前的流量测验,需要多人配合,把船开到每一条垂线,再进行流量施测。整个过程,在汛期,往往是日出时开始,结束时已经日落。现如今,流量施测,用缆道或者无人船最少只需要单人就可完成。

他们二人的分享发言,诠释了“传承”二字。老一辈的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良品格,已经写入了长江中游水文的DNA中,任何中游水文人都必须加强学习,吸收纳入。年轻的代表,以实际的行动,表明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中游水文的旗帜在新征程里,只会越飘越高,各界关心中游水文事业发展的朋友可以放心。

年少当立志。我作为新人,对单位逐步认识深刻。在个人事业发展的规划中,是披荆斩棘勇往无前,还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从个人性格,从现实来看,必须也只能选择前者,做一个开拓者、奉献者把个人融于单位的发展中。事业发展的道路中,向老一辈学习,向年轻的优秀代表学习,走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