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员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来源:河勘中心 时间:2024-02-28 作者:莫亚龙 责任编辑:莫登华

日月齐迈,岁律更新。值此甲辰龙年开工之际,作为2022年入职的新职工和支部青年委员,感恩于河道勘测中心党支部培养,不负党组织所托,我想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思考。

无心之言,以小见大

今年元旦我与一位研究生同学聊天,谈及他最近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这部剧是以在扶贫攻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原型拍的。他说看完这部剧他知道了什么是理想信念,让他有了入党的冲动。平时不太关注政治的他说出这番话让我印象深刻。究竟是什么力量能让他对入党产生了向往?

后来我陆续看了这部剧中的几集,主人公黄文秀引用了一句话勾起了我的兴趣:“以斗争求团结”。我去搜索这句话的出处,原来出自毛泽东在1940年写的文章《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如何求团结,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是党内的思想碰撞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难免会有摩擦,会有龃龉,如何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反复推敲,仔细琢磨的。中国有句话叫“不打不相识”,在斗争中,矛盾得到了解决,自我得到了反思,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在搜索这句话的过程当中,我还读了一些《毛泽东选集》中的几篇文章。读《毛选》伟人的思想得以在一行行文字中变得鲜活具体:读《实践论》《矛盾论》好像让我重回了高校的思政课堂,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生活具象化了,举了很多生活例子让人深入浅出,把哲学从象牙塔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间,掷地有声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读《反对自由主义》好像一位长辈在语重心长的批评,一针见血,针砭时弊的反映出我们身上依然需要克服的问题。

从一次随意简单的闲谈,到主旋律的文艺影视作品,再到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生活中总有无数奇妙的契机驱使着我们的好奇心,将我们推向一扇扇未知领域的大门,只要我们勇于迈出跨越门槛的那一步,总会有惊喜和宝藏在等待着我们。《大山的女儿》这部剧和《毛泽东选集》这套书我现在并没有看完,诚然这些学习缺乏系统性,可能只是一些皮毛。我只是做了一些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探索。令人欣慰的是,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的时候,或许能减轻我们心中对哲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增添我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好奇。

兴趣不就是最好的老师吗?

遗珠之憾,空谷足音

谈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话题,我想到了大学听过的很多思想政治课,其中有一次听讲座的经历就像记忆的展览长廊中遗失的美好,虽然到现在当时的笔记我还有保存但是我很少想起它。

2019年12月1日我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聆听当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教授的讲座。整个讲座要点我做了以下总结。

学习思想哲学一定要读原著。阅读思想哲学类著作每读几页就要有自己的思考总结,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表达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要深读西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来源,西方哲学的背景等,对一切优秀的文化要吸收,关门主义不可取,要睁眼看世界。

理论要联系实际。马克思曾有过记者经历,他深知基层群众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创新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新”和“创新”不能画等号。

毛泽东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型实践者。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进人民的心坎里。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目标是为人类求解放。要抵制不关注现实,自娱自乐的风气和不痛不痒的文章。要了解现实变化,接地气的回应老百姓的需要。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就像《红楼梦》毛泽东说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反复阅读之后他从中提炼出来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看家本领,但切记读书不是教条主义。要深耕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作品:《共产党宣言》、《德意识形态》等,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而不是背诵。

要协调统一好“三求”:国家要求、人民需求、个人追求。坚定为祖国、人民矢志奋斗的信念。追求家族复兴、个人幸福的小富即安远远不够,青年人当立大志,上大舞台,做大事。既要有“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情怀,也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务实。

时代选择了我们,要适应新环境,以实际行动书写不愧时代的人生篇章。

这次讲座主要是面向相关专业的同学,事实上我们的同事中间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非常少。虽然是外行,但是我相信以专业的角度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为我们日后的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

倘若不是这一次写作中的思考,我很难回想起这一次讲座,我不由得感叹“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没有立刻执行的知识,难逃遗忘的命运。当时记下的笔记还保留着,转眼过去四年有余,期间几乎没有再打开过。反观自己很少利用好时间去翻翻书、充充电,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温故知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不要轻视我们以往的积累,或许当我们回望来时的路,我们会惊喜于自己的意外收获。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正月初七我来到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内不允许拍照,我对门口“信仰的力量”记忆尤为深刻,在共产党人的信仰面前,入党誓词里的“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决不是一件空谈,是一句庄严的承诺。这里安息着以邓中夏、恽代英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烈士的英魂,在共产党员的信仰面前,他们用置生死度外的意志践行忠诚担当。

在雨花台烈士就义群雕的东侧阶梯,有一块书形石板镌刻着一段动人的爱情:革命烈士丁香遭到叛徒出卖,身怀六甲的她拒不投降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五十年后她的丈夫乐于泓为了纪念她在雨花台手植丁香树,乐于泓去世之后他的女儿将他的骨灰埋在了这颗丁香树旁,践行了他曾经留下的誓言“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偿汝遗愿”。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的这句名言现在常常被用来歌颂永恒的爱情。其实它的原本含义是指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约好了无论生死离合都要在一起的可以是伴侣、战友,也可以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从革命年代到和平年代,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时常会带入到革命烈士的身份中思考如果我是他,我能否毅然决然的坚守信仰?不少革命烈士都是被信仰动摇的叛徒所出卖。抵抗严刑拷打,拒绝金钱诱惑,不畏生死考验这是一桩桩多么困难的事情。人之所以可以超越肉体凡躯,靠的是坚强的意志,意志背后是无上光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对家国深情的眷恋和对信仰绝对的忠诚。

瞻仰雨花台陵园,心情是沉重的,在对先烈缅怀的同时,我不禁联想起了马克思17岁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末写下的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自找苦吃”,功成有我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说。“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自找苦吃”这四个字,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提到过。这四个字不仅是总书记对自己的要求,也承载了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望。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

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天寒地冻,去起粪就得把鞋子脱了,把裤腿挽起来,光着脚跳进去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上起,冰碴把腿和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当时习近平只有十几岁,个子不够高,身体也不够强壮,起粪的时候弄得满身既有汗水又有粪水,混在一起,又湿又臭,冷风一吹,全身冰凉,既考验体力也考验毅力。但这个活他干得最多,每次都是第一个主动跳下去抢着干。

习近平说,下乡要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劳动关是关键的一步。只有跨过了劳动关,树立了“自找苦吃”的想法,才能砥砺思想,让你的思想更加靠近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更加信赖你。在梁家河,知青习近平几乎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是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说:“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自找苦吃”,不是被动吃苦,而是要主动在困难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青年要不怕吃苦,把艰苦环境、艰巨任务当作磨炼自己的机遇,在奋斗中不断提升自己。

“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人要多接触社会,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他教导青年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专门指出:“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对年轻干部来说,多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捧几次“烫手山芋”,是去那里“自找苦吃”的最好答案。

吃苦既有体力上的吃苦,也有精神意志上的吃苦。作为青年党员,深刻意识到学习理论是终生事业。党员义务的第一条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读原著,学精华,带着自己的思考指导实践。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

从生活到讲堂,从革命年代的风雨飘摇到和平年代的筚路蓝缕。我们背后的百年大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思想精神财富。2024年2月4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在总结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党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主题主线,明确目标任务,突出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与做好开局之年工作紧密结合,特别是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意见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并提出“五个持续”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理论创新没有终点,理论武装永无止境。青年党员更加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政治敏锐度,利用好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融媒体学习平台,开阔视野,汲取精华,为党支部和群众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只有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人人敢打头阵、个个勇挑重担,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夺取新胜利。要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体悟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无畏担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找准靶心、敢于出击、冲锋在前。努力把青年力量打造成党建坚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