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诠释水文精神 ——记新水文人的野外勘测工作

来源:常德分局 时间:2024-12-12 作者:曾曲星 责任编辑:卓思佳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一名水文新人,能参加到洪水风险图项目,用脚步实地丈量祖国的河川,去实实在在感受、传承、发扬“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精神无比荣幸。

响应征召,火速奔赴。在成为一名水文人之前,我在原单位连续做了几个大项目,攒了170多天假期。原本想着先休一阵,陪陪家人,调整好状态后再上岗。但9月底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说有个项目急缺人手,我二话不说赶紧办完交接手续,匆匆回家收拾行囊就登上了奔赴项目地的汽车。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我成为水文人的第三个月,也是我一个崭新的起点,这两个多月,我收获颇多,心中感慨万千;这两个多月,我第一次如此仔细地观察勘测祖国壮丽的山川河流,用自己的眼睛与双手去感触她,将她的模样一笔一划刻在心里;这两个多月,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同事们的敬佩不已,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环境恶劣、工作艰难。云南省河流众多,落差巨大,加上南近海洋,北倚青藏高原,西南边陲的一座座山脉将暖湿气流抬升,降水充沛,是水文及防汛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中心、长江委水文局、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对此非常重视,洪水风险图作为洪水防御中重要的非工程措施之一,是防御洪水的高级参谋,在防汛决策、防洪规划、避险转移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尽快开展云南洪水风险图工作,我和同事连着三天奔波终于到达首个项目地——盈江。虽然已是9月底,但这里的气温还是很高,野外植被茂盛,蔓藤遍地,蚊虫密布,云南的基础设施相对国内其他地方还是较为落后,河岸边大多没有简易路,这让工作难度大为增加。没有路,车开不进,我们只能在芦苇、蔓藤、蒿草和荆棘中浅一脚、深一脚艰难前行。

精疲力尽、心生放弃。在一次次测绘中,我无数次感到精疲力尽,但又无数次对完成工作任务充满信心,满怀激情,一边奋力拨开灌木,一边盯着卫星图向预定测绘断面赶去。记得有次我在蔓藤中艰难测了15个断面后,碰到同事的两驱车辆陷车在呼救。于是我赶紧从江岸滩涂的芦苇从里跑到1公里外的四驱车里,再折回,在前往救援的路上,突然发现自己出现肌肉溶解现象,这是生平第一次遇到。这天完成救援,返回酒店已经是晚上7点了,我躺在床榻上,感到非常疲惫,突然特别想放弃,想离开这里马上飞回去。

备受关怀,砥砺前行。领导与同事们发现我的情况后,接二连三前来关心照顾,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休整一天后,身体的症状消失大半,我又继续和伙伴们并肩投入测绘工作中。他们中有的虽然参加工作没多久,但已是熟练的老水文人,大家的言传身教,悉心指导,让我迈出水文生涯的第一步。他们都比我年轻,他们的活力、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我突然想到现在项目才刚开始,队伍本来人手就不够,而我也和大家已经配合默契,实在不想因为自己,影响本就非常紧张的工作进度。再者,我做过的项目多,年龄也比大家大不少,在野外的经验也较丰富,我不想抛弃伙伴们一个人回去。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放弃回去的想法,继续和伙伴们完成剩下的测绘工作。时节虽已寒露,云南这里却是依旧烈日炎炎,我和大家经常顶着烈日在野外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在近距离亲身感受到队友们的奉献精神与坚毅品格后,发现它们也已慢慢融入到我的精神和意志里。每天和队伍里的伙伴们一起,哪怕是高温暴晒、汗流浃背也无法打消我的积极性与完成任务的快乐和满足。

两个多月野外测绘工作下来,更加坚定我想要成为一个水文人的决心。人生需树立目标,心怀志向,夯实基础,走好每一步,然后用我所学,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哪怕前方有多艰苦、工作中会遇到多少困难,我都会一一克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求知若渴,虚怀若谷,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