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室交流材料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5-01-26 作者:邹振华 责任编辑:袁静

2024年,技术管理室在中游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局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长江水文现代化建设要求、狠抓经济不放松,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现将技术管理室年度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交流汇报:抓事业发展,抓经济创收,抓科技管理,抓人才培养。

一、抓事业发展,聚焦水文与河道管理,夯实基础工作

(一)强化水文管理,提升测报水平

按照上级部署,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汛前准备、防汛测报方案及超标洪水测报预案的审查、应急监测演练、资料整编、上年度水文原始资料和整编资料的提交与归档等常规工作。全年组织召开3次集中资料审查、4次主任工程师会、5次技术培训,并对审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检查。

在2024年汛期超保超警期间,技术管理室编制了51期水雨情简讯,针对可能出现的水情和沙情,及时提醒各分局和测站加强测报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大洪水期间,各分局均加密测次,完整收集各站的洪峰、沙峰过程资料,为防洪报汛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水雨情信息。

近两年为提升成果质量,中游局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水文成果质量前四名的单位及优秀审查员给予绩效奖励。技术管理室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新增《中游局优秀主任工程师和水文资料优秀审查员评选办法》和《中游局水文资料审查费管理办法》相关制度,抓好过程管控,与各外业分局共同克服人员不足、资料繁多、水情复杂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水文资料整编工作。在刚刚结束的优胜杯评比中,取得A类站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B类站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水位站满分一等奖两项,全审站获奖比例66.6%,成果质量稳中有升。

(二)优化河道支撑,助力项目推进全面完成

完成了2023年度测绘项目的验收提交等工作。完成了2024年度超标洪水防御能力提升、杨家脑以下水文泥沙观测、三峡水文泥沙监理等6个项目14个子项的项目设计与质检。积极参与了江苏省部分海域近海水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中小水库库容复核等多个市场项目的投标、生产与质检。

(三)全力发挥应急抢险支撑作用

紧急应对团洲垸洞庭湖堤防决口险情及下荆江右岸七弓岭岸线险情,根据中游局总体部署,在险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响应,派出应急监测队员赶赴现场。同时,后方安排内业人员内外业联动,开展全过程水文应急监测工作,事后组织力量,及时完成复盘成果分析报告。

在这两次应急项目处置工作中,我们打破了以往以外业作业为主导的模式。技术管理室将工作重心置于应急处置的组织与实施,积极承担起统筹的角色。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及时进行复盘,对收集到的各类成果展开高效整理与深入分析。

二、抓经济创收,全力推进经济工作,实现高效发展

2024年,技术室的工作任务处于高度饱和状态,加班成为常态,周末也不例外,全年周六无休。尤其是在12月,全月无休。每当紧急项目来临,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通宵达旦的场景屡见不鲜。在这一年里,技术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毫无怨言地为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目标的实现,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全力保障着中游局事业发展和经济创收工作。

2024年,在全体技术室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几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4处长江穿越全部通过审查,其中3处已取得批复。湘江长沙至城陵矶一级航道建设工程及船闸工程均取得长江委批复,益芦航道整治专题及洪评工作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审查,乌江航道整治相关工作马上获批,重大项目均按业主要求如期完成。2024年全年两次收到国家管网集团建管分公司表扬和评优,分析报告质量屡次受长江委专家和水文局领导表扬。

2024年持续推进的项目共122项,完成报告70余本,组织参加审查会和咨询会近60次,取得批复文件47份。

三、抓科技管理,科技引领,推动技术创新

在科技管理方面,结合中游局制度汇编和成果质量管理现状,修订了《中游局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新增了《中游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5项制度,为中游局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发布了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完成了第一期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开展了中游局专家库的申报和建立工作。建立了中游局科技成果统计及知识产权台账管理,收集梳理中游局近十年所有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完成人的详细信息并进行奖励。

积极组织各项成果撰写和申报,提前谋划,提早安排,做好技术指导工作。2024 年以来中游局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长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水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 项,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14 项,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 1 项,组织编写团体标准 1 部、发表论文 10 余篇。

四、抓人才培养,夯实人才储备根基

我们采用走出去、带进来策略,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助力人才加速成长。

(一)“走出去” 战略

技术管理室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连续三年精心选派技术骨干到委机关河湖局、规计局、防御局进行借调。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对委机关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撑与服务效能,更在借调过程中,促使借调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沟通协调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后续技术管理室的全面发展储备了复合型人才。

(二)“带进来” 策略

近年来,技术室积极推行人才内部流动策略,每年从各分局选拔精兵强将参与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从项目的初步接洽、实地查勘,到报告的撰写、汇报以及最终的报批环节,全程给予抽调人员充分的锻炼机会,使其个人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技术室旨在全面提高外业分局分析报告的编制水平,进而有效带动外业分局的业务拓展与创收能力,实现技术室与外业分局的协同共进、互利共赢。

2024年度,孙元元获得水文局创新能手称号,冯绎朴荣获长江委2024年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无人机水情监测)第二名。特别说明下,冯绎朴参加无人机比赛,不论是集体培训还是考试复习,都没有影响手上的项目进度,全年工作量名列前茅,考前还在查勘,值得肯定。

六、2025年重点工作

(一)水文管理方面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防汛测报和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工作为中心,认真开展汛前准备,收集水雨情资料。

继续开展水文现代化工作。持续推进WISH系统和在线整编系统在中游局的投产应用。及时复盘资料复审错情,查找原因。加强水文测验和成果质量的检查,保证在站整编成果质量和局级整编工作质量。

进一步理顺横向水文测验项目的管理流程,加强横向水文资料成果质量审查,维护中游局水文资料成果质量声誉。

(二)河道管理

积极开展预算项目申报,主动对接潜在客户,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及时完成2024年度测绘项目的验收提交工作,做好2025年度长江中下游三峡后续观测、杨家脑以下河段水文泥沙观测等项目设计与生产工作,确保成果质量。提高全员知识产权意识,推进河道测绘相关成果产出。做好测绘资质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经济创收

我们将继续为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优质的专业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为单位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资金活力。

(四)科技创新管理

为提升单位科研和创新能力,督促组织基金、科技创新、报奖、论坛、中试平台、各类知识产权等相关工作的申报,积极准备2025年度长江委科技奖申报工作。积极推动我局智慧水文实验室剩余课题的验收工作,开展开放基金项目的申请工作。安排科技成果申报培训;将科技成果奖励、归档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全局符合条件职工积极参加咨询工程师考试。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相信在2025年,通过我们在这些关键领域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中游局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