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奋斗的你我】扬帆起航路 青春正当时

来源:水环境室 时间:2025-05-03 作者:刘佳彧 责任编辑:袁静

白霓桥水文站的清晨总是在钢制水尺的刻度间苏醒。这座始建于1960年的水文站,附近长满了野草,每当江风掠过,叶片翻涌的声浪里便浮起六十五载的测流记忆。

李佳骐是在2021年成为白霓桥站的主测的。她从她师傅手中接过了这个站的任务。自此,这座水文站好像就与她紧密相连。

每天,李佳骐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长江水文APP,查看白霓桥站的水情信息。一旦发现有一丁点儿的异常,她就会快速奔赴现场检查。而每个月,她都要进行测流工作。水文站的清晨总裹挟着湿润的水汽,当第一缕天光刺破江雾,淡淡的光洒在李佳骐小小的身躯上。她利落地套上橘红色救生衣,塑料扣环闭合的瞬间碰撞出清脆声响,惊醒了岸边芦苇丛里沉睡的白鹭。因为白霓桥站比较小,她只能使用传统转子流速仪进行测流,她的目光穿透晨雾锁定江面。测流仪入水的瞬间,缆道绞盘发出沉重的轰鸣,如同古老的钟摆叩击时间的褶皱。“流速1.2 m/s”,她快速记录着数据,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睫毛上凝结的露珠随着低头的动作轻轻颤动。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四年里重复了一千多个日夜。白霓桥站是扼守着陆水水库上游大市河来水的重要节点,监测数据直接关系到白霓镇的防汛安全。李佳骐记得刚入职时,她的师傅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点着白霓桥站的水位曲线图:“水文数据就是江河的心电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她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了如今盘根错节的坚守。

去年的汛期,变化多端的天气让白霓桥站的水位水位陡涨陡落,李佳骐说:“涨水的时候眯一会儿可能今年的水就过去了,流量就再测不到了”。连续三天,她都只敢浅眠一会,生怕错过最大流量的监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还是测到了,水位62.05m,流量600m3/s。她的播报声穿透雨幕。在这个数字降临的瞬间,我好像能看见她颈间微微浮动的青筋——那是从《水经注》里延续至今的脉动。指挥屏上的曲线图渐次舒展,恰似展开的竹简,每个数据节点都在续写治水文明的当代甲骨文。

前阵子,中游局一楼的大屏一直在循环播放一则宣传视频。视频中一闪而过的有一个被水淹没半身仍在坚持工作的背影。好几次我和李佳骐一起下楼都正好看到这一帧画面,我问身侧的李佳骐“这是谁呀,都被水淹没半截啦”。李佳骐不好意思的笑笑,她说“那是我,当时碰到超历史洪水位了,白霓桥站站房被淹了,我只能涉水步行去比高水部分,看水位跟自己仪器数据能不能对上”。她站在浑浊的积水里,冰凉的水漫过膝盖,高举着用手机记录下现场人工水位,仔细核对与仪器自记水位是否一致。这一刻,她的身影好像小小的,又好像大大的……

除了常规的水位站监测工作,李佳骐还承担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为了赶工期,她将干不完地项目任务晚上带回去继续做。和她住一个酒店房间的小女孩说:“她好辛苦啊,晚上在酒店房间用电脑办公,就开着个小台灯”。我想象了一下那副画面,台灯发出的微弱的灯光将她的影子拉长成青铜剑的形状,刺破浓稠如墨的夜。

李佳骐很仔细,她对接手的每个任务都非常负责。在处理内业数据时,那些跳跃的地形点在她瞳孔里折射出霓虹,河道高程数据化作她指尖流转的珠串。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致蔓延到她经手的每个细节。整编的时候,经过李佳骐手的数据很少有错误。"水文数据是江河的星轨",她说这话时正在擦拭浊度仪的棱镜,"错位毫厘,就是篡改星辰运行的证词"。这一刻,她好像在闪闪发光。

最近,我们来到了赤壁集中办公。晚上一起在陆水水库8号副坝周边散步时,看着她和清澈的江水,我突然觉得我们给江水把脉,而江水则是在给大地把脉,进而又想起《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此刻,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与当代生态监测数据,在粼粼波光中达成奇妙的一致。

站在而立之年的门槛回望,李佳骐发现自己早已与江河血脉相连。那些在江边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些汛期应检的匆匆时光,那些数据背后的生命故事,都化作滋养心灵的养分。她不再是初出茅庐的青涩女孩,而是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用专业与热爱在江河间书写青春的华章。

而不止李佳骐,也不止白霓桥站,和她一样坚守在江河湖畔人还有很多。在青藏高原的雪山脚下,在东南沿海的台风前沿,在北方大漠的绿洲边缘……无数年轻的水文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江河,用青春守护安澜。他们是不为人知的“江河卫士”,是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江河奔腾不息,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像李佳骐这样的中国青年,正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或许不被聚光灯照亮,却用坚守与奉献为社会发展注入力量。从水文站到实验室,从乡村振兴一线到科技创新前沿,无数青年用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践行使命,共同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习总书记说:“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青年人更应以此为导向,紧跟党的步伐,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江河不老,青春正好。当我们凝视奔腾的江水,看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壮美,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坚守与梦想。他们用青春丈量山河,用热血守护家园,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模样!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