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安全】从七氟丙烷灭火器看安全生产

来源:汉口分局 时间:2025-06-17 作者:陈静 责任编辑:卓思佳

从2023年的某一天开始,中游局汉口分局的水情分发室开始改造,安装了一种叫做七氟丙烷的灭火器。在此之前,我们只听过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当七氟丙烷灭火器这一"温柔一刀"悄然登上现代安全生产的舞台,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型灭火手段,更是一场关于安全生产理念的深度蝶变。

传统的灭火系统以"对抗思维"为主导,通过物理降温实现灭火目的,却往往造成"救火次生灾害"——精密仪器损坏、重要数据丢失、生产环境破坏。而七氟丙烷灭火器通过精准打击火焰,有效保护了贵重设备。

技能Q(“闷死”火焰):喷出大量七氟丙烷气体,挤走空气中的氧气(火没有氧气就烧不起来了)

技能E( “冻住”反应):气体蒸发时会瞬间吸热,让燃烧区域温度骤降(就像突然泼了一盆“冷气”)。

大招R(“斩草除根”):七氟丙烷分解产物(HF、CF₃等)可捕获燃烧中的自由基,以化学方式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实现"灭火无痕"。

正如海恩里希法则所揭示的: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而七氟丙烷灭火器,就可以在火灾能量尚未积聚成势前,以精准方式消除危险。

分局的安全生产工作亦是如此。

过去一年,汉口分局作为“六项机制”构建试点单位,在中游局的统筹部署下,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为依托,将安全管理的脉络延伸至船舶、车辆、消防、对外服务、在建工程等每个角落。隐患不会自己消失,风险不会自动降低。我们坚持定期辨识、动态更新,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某某分局发现了XX项隐患,整改率又是多少。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是无数次“小题大做”的较真。安全生产没有“差不多”,只有“零容忍”。

从古代在故宫门口摆太平缸蓄水防火,到今天用七氟丙烷灭火器瞬间扑灭火情;从老一辈念叨"防患于未然",到现在单位提出"本质安全"。我们对付风险的办法一直在升级,但核心没变:既要挡住灾害,更要学会和风险打交道。智者治水于未汛,明者避险于无形。测船启航前的检查,车辆出车前的叮嘱,安全生产演练的认真对待——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连缀成安全生产最深的注释。

近些年,随着汉口站文化改造工程和水文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前来参观的客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汉口站是全国“最好”的水文站了。我相信,最好的水文站不是设备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而是人人都有安全本能的地方。我们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为六项机制试点构建单位,不仅仅是风险告知牌的张贴,数据的达标、隐患的整改,而是要让分局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

七氟丙烷灭火器安静地守护着水情分发室,就像我们水文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江河安澜。水文人的安全之道,是让每一次测验都成为平安的基石,让每一处隐患都能像泥沙一样沉淀于日常检查,让每个水文测验数据的背后,都能镌刻着车船驾驶的严谨、测验作业的规范,以及应急操作的娴熟掌握。

从七氟丙烷的精准灭火到水文人的昼夜坚守,我们始终在江河安澜的征程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