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4-12-03 作者:李子恒 责任编辑:袁静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一书,获益匪浅。论述摘编分为6个专题,共计297段论述,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4年8月期间围绕治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简要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书写中华民族治水安邦、兴水利民的新篇章。

作为一名长江水文人,这些年我们能愈发明显地感受到水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水文服务于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运行、突发水事件应急处置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水文事业取得蓬勃发展,水文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自身行业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向好。正是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新时代水文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健全,水文服务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去年8月,长江委发布了所属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第一批)信息公告,其中国家水文站数量为151个,国家水位站数量为110个,国家降水站数量为16个。这对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水文站网管理与保护,做好水文测站保护、水文监测保护范围划定等工作,维护水文站网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而建设功能完备的综合站网体系、透彻感知的立体监测体系正是为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同时也是长江水文“五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水文测报能力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水文建设,长江委水文中游局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还是受益者。水文现代化、数字孪生等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水文人的愿景和前行方向。由中游局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汉口水文站、数字孪生城陵矶水文站平台相继上线,实现了传统水文监测业务管理模式向“数实融合、智慧决策”的智能化升级,为水文测站的数字化转型贡献了力量。数字孪生水文站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向水利部、长江委实时进行数据归集、成果共享,为防洪调度提供即时、准确、有力的支撑。2024年汛期长江先后发生的3次编号洪水,既是对水利部门防汛调度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包括数字孪生汉口水文站、城陵矶水文站在内的长江流域水文站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实践检验。水文“智慧尖兵”们全力以赴、科学应对,经受住了这场防汛大考。

结合实际工作,水文人用专业和细致为各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等的编写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包括但不限于流量和流速测验、水下地形测量、岸线核查等。与此同时,为社会提供便于获取、功能完备、数据详实的水文服务也是水文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现在,包括我局在内还有许多年轻水文人正积极开拓市场,为各企业和单位提供全过程水文类工程咨询服务,在政策范围内不断挑战困难、解决问题,以质量和实力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健康发展。这些正是新质生产力在水文行业的落地和生根,也正是我们水文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我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及对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岗位实际,在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锤炼能力本领,为水文现代化建设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积极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