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奋斗的你我】江河奔腾处 恰是青年时

来源:江汉分局 时间:2025-05-12 作者:李基越 责任编辑:袁静

1919年5月4日,无数爱国青年走上街头,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为古老的中国带来了民主、科学的曙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一百年多后的今天,同样有无数的爱国青年,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出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各自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作为一名青年水文工作者,参加水文工作近2年,我有幸同长江中游的优秀青年一同共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水文人的团结、奉献、科学、创新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水文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感,守护江河安澜,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水文实践。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到来之际,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一种诉说的冲动,致青春的你我,致奋斗的水文人。

众志缚洪 铁肩担浪

江汉分局,拥有4个一类水文站,我们青年职工每天穿梭汉江两岸,默默的测、算、报,整,常年奔波在水文测验一线。汛前的有序准备:设备维护、水准测量、水尺调整、夜间高洪模拟测验,只为从容应对汛期。2024年7月以来,受汉江中上游等地持续大暴雨影响,汉江干流及东荆河水位快速上涨,皇庄站、仙桃站职工不分昼夜施测流量,抢抓沙峰,开展线新设备比测;兴隆、潜江两站克服种种困难,测验人员每日往返钟祥、潜江两地不间断施测,仅潜江站共施测流量11次,输沙11次,颗分8次,收集了宝贵的高洪比测资料,为今后的顺利投产打下坚实基础。江汉分局全体职工,以良好的合作精神,充分依托长江水文整体优势,在“七下八上”关键卡口,保证防汛测报工作顺利完成,确保江汉平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汛情的“吹哨人”,我们每天不厌其烦观察着江河湖泊的喜怒哀乐,河畔的朝阳、余晖映照着我们坚守的背影;有人说我们是风雨中的“孤勇者”,每当风雨来临,大家是躲风避雨,只有我们水文人,不管身在何处,都会迎风雨而战,河道里汹涌的洪水来临之时,看着我们身后的万家灯火,所有辛苦的付出是那样的值得。

迎难克险,干字为先

2024年8月,我参与中游局江西省山洪灾害风险隐患调查,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我首次作为领队,不仅要抓好成果质量,还要负责沟通协调、组员安全、生活安排,事无巨细;同时,本次项目有别于过去的山洪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工作流程还是处于摸索阶段,工作难度不可谓不大。面对这一切,我有不知怎样带领团队的迷茫;我有担心没经验、没经历,怕做不好,影响项目进度,给分局抹黑的顾虑。但在分局领导的积极开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从零学起,认真钻研每一项工作环节,每个工作流程,每一个工作细节,逐渐开始准备工作,从新同志技术培训,到设备协调,车辆安排、路线规划,一项项工作有序展开,我的信心也开始慢慢建立和坚定。在抵达测区后,我们还获得了其他项目组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他们的悉心指导很快让我们的工作走向正轨。尽管,正值酷暑,条件艰苦,每天头顶烈日,挥汗工作,走过田间地头,趟过河流小溪,爬过山,越过岭,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但我和我的年轻组员们依旧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了外业工作。

有了第一次领队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青年职工,我们要有不畏艰难险阻的冲劲,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逆境中经受摔打,才能锤炼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能力,真正做到面对艰难险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志于水文,不止水文

2024年11月,我又参与云南省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于以往的水文测验项目不同,本次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航测,该项目作为中游局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测任务。在陌生的地域,陌生的工作环境,陌生的工作设备,甚至是陌生的技术理论,对于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这次我没有畏难心理,相反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干劲,不断向河勘中心的骨干同志,寻求技术支持,局领导也鼓励我们积极创新,自主完成工作,让我们的航测工作有了坚强的后盾。

在整个航测任务中,从开始的懵懵懂懂、按部就班,再到自学航测理论、探索软件新功能、深究技术指标,不断尝试调整参数以提高效率,到最后以日均16公里、80%的用电率完成任务。每一个架次效率的提升背后都是我们航测组不断“压榨”设备极限,对每一份数据的仔细审查,对航测地区的周密部署和仔细查勘。有心人终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无论是山谷、平原、城市每一种地形条件,采用不同航测方案与路线,在保证成果质量的同时达到最大效率。

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通过无人船、无人机等新质生产力赋能水文工作,让我们的测验、测绘等工作达到新高度。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人是有效使用装备的基础,志于水文,又不止于水文,我们只有不断掌握新理论,新本领,逐渐融会贯通的掌握各行各业的知识,不断挑战设备和自身极限,敢为人先,不止步于前人的道路,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独占潮头。

当先进无人机飞过青藏高原、当量子通讯加密的水文数据穿梭在长江经济带,新一代的年轻水文人已经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翱翔在祖国流域的天空,拼搏在波涛汹涌的大河长江,李大钊同志曾在《新青年》杂志上写下了: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作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路上的见证者、建设者,我们水文青年要做到小事认真为、难事积极为、成事恒久为,奋发努力、追求卓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接好水文事业的接力棒,传承好长江水文的历史文脉,成就青春事业与党和国家的水文事业,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