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奋斗的你我】水文传承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5-05-14 作者:王砚锋 责任编辑:袁静

从“长江王”林一山到“当代大禹”郑守仁,一代代长江人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而我们青年职工,继承着前辈的精神与理想,驾驶着理想之舟奋勇前行。

前辈引领,筑牢理念根基

年初之际,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憧憬,来到岳阳分局实习,见到了城陵矶这一座声名远扬的 “百年水文站”。这座承载着岁月沉淀与历史使命的水文站,宛如一位默默坚守的长者,见证着水文事业的发展变迁。

在这里实习的日子里,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前辈。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在水文测验工作中,他们的专业技能扎实得令人钦佩。无论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还是各种高精度仪器的操作,他们都能游刃有余、精准无误地完成任务。每一个数据的采集,每一次测量的操作,都凝聚着他们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前辈们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积累而来的。他们能迅速判断出潜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他们总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应对。

然而,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前辈们身上所具备的作为一名水文人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他们常年坚守在岗位上,无论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休息时间,始终如一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对水文事业充满了热爱与执着,这种热爱并非仅仅源于工作本身,更是出于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水文人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奋进,以他们为榜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水文人 。

突破自我,融入职业天地

唐局长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为我这个初入行业的新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成为我在未来工作中努力学习的榜样和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此外,唐局对年轻员工关怀备至,这份关爱如同温暖的阳光,助力年轻员工更快地融入集体,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我初入职场时,内心时常被紧张与尴尬填满,不知该如何与人顺畅沟通。唐局关切地询问我对工作安排有什么想法,鼓励我在工作中多与同事交流互动,遇到问题积极请教,充分发挥我在地质方面的专业优势,和同事携手共进。

水文传承,践行使命担当

胡工主要承担岳阳分局测站设备的运维工作,我时常跟随他前往各个测站开展相关业务。

犹记得我首次参与水尺高程校测任务时,天气状况极为恶劣。从洞庭湖方向刮来的大风强劲有力,身处观测道上的我,几乎难以站稳身形。初次负责扶尺子的我,机械地紧抓住两个扶手,却根本无法有效地掌控尺子。见此情形,胡工迅速走到我身旁,接过尺子。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大风袭来的方向,并紧紧贴靠在柱子上,双手牢牢卡住水尺桩顶部与尺子的接触部位。很快,尺子便不再晃动。随后,胡工让我尝试按照他的方法扶住尺子,并递给我一双手套,说道:“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方式方法,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

在日常工作里,胡工始终严谨细致,对待每一个环节都毫不马虎。有时临近傍晚,各项工作基本完成,我心里已萌生出返程的念头。但胡工还守在仪器前,专注地查看数据,反复进行检查。我曾对他说:“胡工,咱们都已经检查好几遍了,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吧。”胡工却总是回应道:“再仔细看看,尽可能把数据掌握得更全面些。要是我们离开后数据出现问题,将会给后续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工作之余,胡工还会主动教导我仪器的使用技巧、水文测验的原理,以及可能遭遇的紧急情况和应对措施。胡工所传授的宝贵工作经验,以及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令我收获颇丰。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中游水文青年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职工,我将以先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护一江碧水、守一江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