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安全】筑牢测船安全防线,深化六项机制实践

来源:常德分局 时间:2025-06-23 作者:柳鹏 责任编辑:卓思佳

水文测船,是我们守护长江安澜、获取精准数据的“水上堡垒”与“移动前哨”。其安全状况,直接关乎职工生命安全、水文数据质量和事业发展根基。作为水文人,深知测船安全是须臾不可放松的生命线。唯有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作为核心抓手,压实责任链条,深化一线实践,推动机制穿透延伸,方能构筑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一、 理念铸魂,责任筑基:筑牢思想行动根基

安全发展理念是行动先导。我们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红线意识”与“底线思维”,将其内化为守护测船安全的坚定意志和具体行动。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反复强调:每一次规范操作、每一次安全航行,都是对生命的最高敬畏、对事业根基的最强守护。 这是基本要求,更是“六项机制”有效运行的思想根基。

理念落地,关键在责任。严格践行“三管三必须”,构建层级清晰、覆盖全面的责任体系,为“六项机制”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 机制赋能,穿透一线:将“六项机制”转化为安全效能

面对江流湍急、气象突变、设备老化、操作风险等挑战,“六项机制”是应对风险的系统化、科学化利器。我们着力将其转化为测船安全管理的硬实力。

1.风险查找机制:织密全域“监测网”
核心在“早”与“全”。 推动风险辨识直达班组:全员参与,船员立足岗位,运用头脑风暴、检查表主动辨识航行、作业、设备、环境风险;专业支撑,定期组织专家系统排查,结合水文大数据分析历史隐患,精准锁定高风险水域(如特定弯浅滩)与特殊工况(高洪测流、夜测);动态管理,建立风险动态清单库,遇新船、新任务、航道变化即时更新,确保风险“底数清、状态明”。

2.研判预警机制:点亮风险“信号灯”
核心在“准”与“快”。 着力提升预警能力:科学分级,明确阈值及响应;智能加持,重点测船部署智能终端,实时感知船位、姿态、主机工况、水文气象;信息贯通,建立预警网络,恶劣天气、高洪水情,第一时间直达一线,抢抓避险“黄金时间”。

3.决策管控机制:构建精准“防火墙”
核心在“精”与“刚”。 坚持“一风险一策”,措施落地:大风浪严格执行“风力超限停测”,强化稳性检查与救生配备;老旧船舶强化监测、缩短维保、制定更新计划;执行“安全核查清单”,逐项落实管控;资源托底,优先保障投入,及时更新消防、救生、通讯导航设备及防护用品。

4.隐患治理机制:打响隐患“清零战”
核心在“闭”与“效”。 视隐患为“必除之靶”:闭环管理,建立“排查-登记-研判-整改管控-验收-销号”全流程,所有隐患录入系统,明确责、措、限;举一反三,剖析根源,组织同类排查整改,实现“治理一个、提升一片”。

5.应急处置机制:锻造应急“硬实力”
核心在“实”与“练”。 聚焦实战:预案实用化,测船据风险特点编制简明现场方案,突出失控、落水、火灾、碰撞初期应对;演练实战化,高频次开展“无脚本、双盲”船岸协同演练;技能熟练化,确保船员人人熟练操作救生、消防、堵漏、通讯设备,定期考核,确保“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6.追责问效机制:高悬责任“督察剑”
核心在“严”与“明”。坚持“四不放过”:精准定责,清晰界定各级人员在机制各环节责任;严肃问责,对因查找不力、研判不准、管控缺失、整改滞后、处置失误等导致险情或后果的,倒查追责。

三、 文化浸润,久久为功:淬炼机制长效生命力

推动“六项机制”在风浪一线深化扎根、长效运行,是当前重中之重。

强化一线赋能,加大对船员的风险决策授权与能力培训,重点提升其运用“六项机制”进行现场自主风险辨识、研判、决策和应急能力,将机制要求融入日常培训、操作流程。厚植机制文化, 大力培育以“六项机制”为内核的安全文化,倡导“风险时时查、预警人人知、管控处处严、隐患速速除、应急个个会、责任层层清”。 选树测船安全标兵,分享最佳实践经验,让安全成为全体水文船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职业信仰与行为自觉。

水文测船劈波斩浪,肩负守护长江安澜、支撑流域发展的神圣使命。作为水文人, 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熔铸安全理念,压紧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深化“六项机制”在每一次航次中的穿透力与实效性——牢牢守住测船安全生命线,锻造经得起风浪考验的水文尖兵,为长江中游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保驾护航,为守护母亲河贡献中游水文不可撼动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