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来源:深圳项目部 时间:2025-06-24 作者:王合凡 责任编辑:莫登华

水文工作是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水文工作必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既要以安全为前提保障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体系完善推动水文能力提升,从而实现“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的良性循环。

一、以安全为基石,筑牢水文事业发展的底线

安全是水文事业的“生命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水文工作直接服务于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领域,其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将安全理念贯穿于水文工作的全生命周期,从源头治理、技术支撑、制度保障等多方面筑牢安全防线。

1.提升认识高度,绷紧安全生产思想弦

安全生产是水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丰富安全生产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新《安全生产法》的学习宣传贯彻,还要聚焦水文行业特点,围绕交通安全、急救知识、消防安全、危化品管理等方面开展教育培训。创新形式载体,邀请外部专家或内部技术人员授课,开展培训及实操演练,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同时,强化水文队伍建设,开展水文应急监测演练,做好演练和应急技术支撑。

2.加大落实力度,扣紧安全生产责任链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水文安全的关键。要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大对存在安全风险隐患部门的督导和问责力度,督促整改措施落实。确保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形成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锚定目标要求,狠抓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夯实组织保障,成立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将隐患排查整改作为安全生产的落脚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机制。制定细化隐患排查工作清单,突出重点内容和部位。强化隐患整改,明确整改措施并限时完成整改,做到闭环管理。只有真正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水文事业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文支撑。

3.强化源头控制,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风险防控是水文安全的核心任务。在水文站建设中,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保构(建)筑物的抗震、防洪能力达标。同时,通过引入自动化监测设备、智能预警系统等新技术,提升对水位、流量、水质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控能力,实现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

二、以发展为引擎,推动水文能力现代化

发展是解决水文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水文事件频发,传统水文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水利管理需求。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和资源优化,推动水文事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从而为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1.推进水文监测技术创新,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技术创新是水文发展的核心动力。从传统的水文测验到非接触式测流,从人工观测到自动化监测,水文监测不断取得新突破。无人机、雷达、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装备已广泛应用于水文监测领域,实现了水文信息的快速采集与高效传输。通过广泛推广视频、侧扫雷达、无人机、缆道雷达波测流等非接触测量手段实现流量全量程全自动监测。AI与大数据融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实时水位流量关系。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深化“四预”能力建设。

2. 构建现代化水文站网,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水文站网是水文监测的“神经末梢”,其布局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数据质量。通过构建现代化水文监测站网,在实时精准监测江河湖库水位、流量等要素变化的基础上,对接“第二道防线”监测预报成果,耦合模型对洪水演进进行测报预报。水文站在对本站洪水进行精准测报的同时,向下游水文站或断面预报洪水演进信息,实现滚动传导预报,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准度。

3. 深化水文服务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水文服务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水文服务不仅是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更是促进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纽带。深化水文服务融合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和跨领域协同,水文服务正从单一监测向综合支撑转型,为防洪减灾、绿色发展、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

水文事业的安全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只有以安全为前提,才能为发展扫清障碍;只有以发展为动力,才能为安全提供保障。未来,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完善和协同治理,构建安全与发展的共同体,进一步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水文服务融入更多领域,以高水平水文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