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我讲新思想|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青春守护碧水东流

来源:汉口分局 时间:2022-06-13 作者:吴士夫 责任编辑:袁静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引导青年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游局党委组织局属各支部开展了“我学我讲新思想”水利青年理论宣讲活动。各支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工作实际,经精心凝练打磨,形成了15个宣讲作品,经评审组评审,确定获奖作品6篇,现进行第一期展示。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用青春守护碧水东流

第一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讲话的开篇之语。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间,总书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大工作来抓。

习总书记说,“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孕育的摇篮。在过去几十年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是过度开发利用后的水土流失、工业污染、富营养化、栖息地流失、生态失衡、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与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同时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

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个时代之问摆在了中国面前,中国共产党从未停止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脚步。翻开新中国各时期党的文献,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态文明的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分别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以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出指示批示,“两山论”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日臻丰富完善,一套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已经形成。

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大保护的深厚寄望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时,实地考察了位于湖南岳阳七里山的城陵矶水文站,了解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监测管理、防灾减灾等情况。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叮嘱“我讲过‘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

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举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例子,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是根据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成为了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长江流域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再往前,4000多年前的大禹选择因势疏导洪水的科学道路,成为研究并运用水的运动规律治理水患的伟大探索者。古人治水运用“水性就下”的原理,顺势而为,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的总基调、大前提。2019年年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年底,长江干域和重要支流保护区以外水域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通过《长江保护法》,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它的出台实施,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有关决策部署,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既是一部生态环境保护法,也是一部高质量发展促进法。

作为新时代的水利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逻辑,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治水史中汲取精华,多思多虑,整体规划、长远打算,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

第三部分:长江水文服务长江大保护

水文不仅是防汛抗旱的“耳目”、水利建设的“尖兵”,水文部门作为水量水质监测与评价的技术部门,也是维护、诊治江河湖泊健康的“哨兵”和“大夫”,是河长们的参谋助手。

长江水文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中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等多方面提供服务。遍布流域的8个勘测局、117个水文站、199个水位站、 302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4822个河道固定断面、以被誉为"晴雨表"的城陵矶水文站为代表庞大水文站网,像有序的“神经网络”,提供了优质的水文测报数据和水情预测预报信息。

在水安全方面,为水旱灾害防御和以三峡工程为骨干的水工程联合调度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水资源方面,中长期水文预测和实时监测数据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与配置发挥及时有效的支撑作用。在水生态方面,及时、准确、全面的水文及水环境要素监测数据和预报调度方案,为生态补水和生态调度试验、健康长江贡献水文力量。依托湖河长制加强水资源保护、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

第四部分:基层一线守护碧水东流

防汛测报,守护好长江安澜

有这样一群人,与“洪魔”斗争,与时间赛跑,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长江的每一滴水中。1996年、1998年、2020年、2021年,长江、汉江多次爆发大洪水,基层一线的水文职工在洪水面前“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2020年7月,长江武汉段遭遇历史第四位的大洪水,堤防长时间高水位运行,测验条件困难,如何及时测报洪水,为预报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是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汉口(武汉关)水文站是水旱灾害防御的重点控制站,洪水面前不容有失。汉口分局全体职工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勇于拼搏,始终战斗在测验最前线,及时将实时水雨情信息发送到各级防汛部门,夺取了防汛水文测报工作的全面胜利。在应对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期间,分局负责人吴士夫连续带班、值班三十多天没有回家,内业组长高敏为了全身心投入防汛工作毅然将孩子送回老家,外业组江海力、程遥在大江中连续开展了30多天的测验工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原有的节奏,作为在生产一线的水文职工,测流不能停,报汛不能停,抗击新冠疫情也不能停。分中心远程监视,确保数据及时上报,全体党员主动下沉社区,迅速投入到抗击新冠的各条战线。为了解答疫情消杀对水体是否影响等亟需解答的问题, 2月23日、27日、3月23日,汉口分局配合中游局水环境监测中心三次对武汉江段4个国家重点水质监测断面、5个城市取水口和4个主要市政排污口实施了应急监测,得到了水利部、长江委的肯定。

百年老站,做好大保护宣传

近年来,汉口分局在原有格局下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空间,开展了百年老站—汉口水文站文化示范站建设,深入弘扬水文化,宣传长江大保护,开展全国科普日亲子科普体验活动,宣传长江大保护和水生态监测;与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开展“我来为你讲监测”公众开放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智慧水文,服务长江大保护

汉口分局在水文现代化建设中率先探索建设全国首个“5G智慧水文站”。以全要素、全自动、全量程监测为目标,建设卫星遥感水文监测、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水上机器人测量系统、超高频雷达测流等空、天、地一体化测报系统;实现水文测报业务链的在线协同;夯实基层生产管理与数据管控,做到数字清、情况明、动态准,加速水文站数字化转型,用智慧水文服务长江大保护。

第五部分:结语

作为治江事业的无数青年奋斗者,我们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保护长江的绿色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文力量。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鸣枝头、水丰草盛,美丽的“长江生态图”正在徐徐展开。追梦人不惧山高水远,奋斗者勇攀崭新高峰。以青春之我,筑美丽长江,青春与热血,共长江奔腾。青年朋友们,努力奋斗吧,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为我们美丽的母亲河,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