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我讲新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 立足岗位做贡献

来源:机关一支部 时间:2022-06-17 作者:熊尹 责任编辑:袁静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为引导青年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游局党委组织局属各支部开展了“我学我讲新思想”水利青年理论宣讲活动。各支部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工作实际,经精心凝练打磨,形成了15个宣讲作品,经评审组评审,确定获奖作品6篇,现进行第5期展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 立足岗位做贡献

一.习近平治水思想的核心理念

2014 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这十六字治水思路成为新时代指导我国水治理,推动我国水生态建设的核心理念。
1.节水优先是基本方针

节水就是要综合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的所有过程。从观念、意识、措施等环节入手,将节水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治水的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思维理念来统筹关注水治理的每个过程。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突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用水方式也较为粗放。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的原则,并将其作为治水的基本方针。节水优先是立足我国国情、水情,是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而提出的。
为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全面、有序、长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全面开展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通知》(长节保〔2021〕280号)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印发委属单位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长节保〔2020〕254号)总体部署,按照《水文局关于印发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水文综合[2021]330号)扎实推进长江委水文中游局节水型单位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中游局节水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商讨中游局当前的节水形势和现状,对局机关和各外业分局(河勘中心)近三年的用水情况和节水器具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排,并规范了建设标准,要求各外业分局(河勘中心)落实专人负责管理节水督导工作,还派遣了建设专班下到各外业分局(河勘中心)统一施工,全面的检查维修和更换节水器具,加装分级计量器具。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水平衡测试工作,并编制了《水平衡测试报告》。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一下中游局机关近三年的用水情况

QQ图片20220617164022.png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中游局机关院内2020年全年总用水量3281立方米,人均日用水量 63.5升/(人·日)。

2021年9月节水改造后,根据实测10月1-12日用水量情况统计,中游局机关总用水量为89.6 立方米,日用水量为8.15立方米/日,得出人均用水量为42.6 升/人·日,优于《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标准》要求的标准地方用水定额79升/(人·日)的90%即71.1升/(人·日),节水成效明显。
2.空间均衡是根本原则

空间均衡是指根据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区域的合理发展布局,使其均衡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所提出的治水原则性要求。空间均衡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合理分析我国人口与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后所作出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布局,是新时期治水必须坚持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空间均衡原则,是因为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水环境承载力、水生态承载力等都是有限的,不同地区的人口 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与布局,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用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实现空间均衡原则的树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系统治理是主要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治理就是要从事物体系构成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关联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就必须要依靠系统的治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治水就是要将自然生态要素统筹起来,将治水、治山治林、治田等有机融合。系统治水方法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即治水不是就水论水,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生命共同体思想为指导,采用系统的治水方法,统筹所有的自然要素,从水源涵养保护水生态修复入手,统筹不同区域、上游下游、地上地下,系统解决水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4.两手发力是核心要求

两手发力是指在治水过程中既要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也要利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使二者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治水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分清政府需要做什么、市场需要干什么。水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在治水中应当承担主要职责,但也不能包办所有事情,还应发挥好市场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作用,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
两手发力需要深化治水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加强合理的水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水市场的监管机制.政府应将水资源管理落实到具体机构,加大治水制度建设的研究力度,尤其是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治水体制机制,深化水利改革。
二、习近平治水思路的重要指导意义

历代都十分重视治水,有治国必先治水之说。但是,古代治水大多是针对水灾害的问题。习总书记针对当前面临的新三大水问题,提出了十六字治水思路,不仅为治水事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治国奠定了基础。

1.十六字治水思路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以及水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水,更需要洁净的水,对绿水青山、流水潺潺、碧波荡漾、鱼跃鸟飞、鱼翔浅底的景象尤为憧憬,而新三大水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即使经济上再富有,也达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前段时间因工作原因,我来到了汉口分局水文码头,经过长长栈桥时,不时的看到了昔日的芦苇荒滩,在被江水淹没后,戏水的鱼群在江面上闪现点点白光,江鸥在芦苇间飞翔,一幅鱼跃鸟飞、鱼翔浅底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很自然而然想到了这几年长江沿线的环境治理,全面禁渔以及新颁发的《长江保护法》等带给了我们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十六字冶水思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十六字治水思路的字里行间。节水优先是为了让人民持续有水可用,让水资源不至于枯竭。空间均衡是让国家经济发展考虑到水资源供给能力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发展目标,让人民的生产生活得以维持。系统治理是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的全面治理,为人民的生活创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还人民群众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两手发力是要求调整人的行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文明的长期维持。

3.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水利行业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针对水利行业而言,也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治水、管水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六字治水思路与水利改革及发展密切相关,决定了新时期治水的新思路。由以往重工程建设转变为重监督管理;由以往重开发利用转变为重保护治理;由以往重防汛抗旱转变为重节水治污。

水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与经济发展的命脉,水作为自然生态的基本要素,是人类文明发展历来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要实现人与水的和谐。我们要深入理解习近平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更要认清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的重要指导意义。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要结合工作实际,以节水宣传教育、节水技术改造、节水管理为抓手,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采取有效节水措施,着力健全制度,补齐短板,科学管理,强化用水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建成“节水意识强、节水制度完备、节水器具普及、节水标准先进、监控管理严格”的标杆单位。

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还有很多学习理解不深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QQ图片202206171652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