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蒸发及气象辅助项目观测

来源:网信中心 时间:2019-03-05 作者:张驰 责任编辑:中游局管理员

一、一般规定

(一)人工观测

1.观测时间及次数

(1)降水量采用两段制人工观测,观测时刻为20时、8时。

(2)水面蒸发量观测每日8时人工观测一次。

(3)气象辅助项目每日8、14、20各观测湿度、温度、风速、风向等一次。

(4)观测人员应提前10min(没有辅助项目)或20min(有辅助项目)到达观测场,查看观测现场情况,检查各类仪器、门窗完好程度,正点测记蒸发量,然后测记降水量和溢流水量。辅助项目观测按照气象的有关规范执行。

2.精度要求

降水量、蒸发量观测应记至0.1mm。

3.观测要求

(1)每日观测时,应检查人工雨量器有无变形,漏斗有无裂纹,储水桶有无漏水,器口是否水平。有蒸发量项目观测时,确保蒸发池内用水清洁,无杂物苔藓等。

(2)测记降水量、蒸发量及气象辅助项目的温度表、湿度表、风速等观测,正确记录各观测数据并查算。发现不合理时,立即复核观测。

(3)使用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降水量很大时,可分数次量取,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累加得其总量,并记录在降水量人工观测记载簿中。

(4)使用E601蒸发器读取蒸发量时,将测针插到测针座的插孔内,使测针底盘紧靠测针座表面,将音响器的极片放入蒸发器的水中。先把针尖调离水面,待静水器内水面平静后,即可旋转测针顶部的刻度圆盘,使测针向下移动。当听到讯号后,将刻度圆盘向反向慢慢转动,直至音响停止后再向正向缓慢旋转刻度盘,第二次听到讯号后立即停止转动并读数,每次观测应测读两次,读至0.1mm。两次读数差不大于0.2mm时,即可取其平均值。

(5)固态降水量的量测应选择下列方法:

①取回室內的储水筒内的雪或雹,经自然融化后(不得用火烤),用量雨杯量测。

②取定量温水加入储水筒融化雪或雹,用量雨杯测出总量,减去加入的温水量,即得雪或雹量。

③配有感量不大于1g台秤的站,可用称重法。称重前应将附着在储水简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清除干净,用台秤称出总质量。将储水筒内降水物清理干净后,再称出储水筒的质量,按公式(1)换算成降水量。

1551797269748048946-original.jpg(公式(1))

P——降水量,mm;

G1——降水物和储水筒总质量,g;

G2——储水筒质量,g;

π——圆周率,可取3.14;

ρ——降水物融化成水的密度,g/cm2,可取1.0g/cm3

d——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直径,mm。

(6)观测后应清除储水器、储水筒和量雨杯内的积水。应定期清洗储水器、储水筒和量雨杯。

(二)自动监测

1.驻测站每日8时应检查降水量记录,进行日常检查和操作,清除承雨器内杂物,保持仪器清洁,水流畅通无堵塞;无人驻测站每年检查维护不应少于2次。

2.使用固存雨量计观测时,如发现固存仪不能正常记录时,应作好说明记录,及时恢复人工观测。

3.将人工及自记雨量计先后次序进行正点观测,遇两值偏差较大时,应立即检查原因。

(三)其它

1.观测完成后,观测数据上传至“水文监测”APP,完成资料校审流程。

2.完成工作后,应确保各类观测仪器运行正常,确保观测场门窗上锁。

3.场地内草坪应保持无杂草,管理房和观测道路应保持清洁。

二、 测前准备

(一)按水文测验任务书规定,掌握观测时间和段次以及附属项目的观测内容。

(二)携带观测记载簿。

(三)雨量设备的检查率定。

(四)熟悉雨量自记仪的操作规程和资料整理方法。

(五)熟悉水情拍报任务书的拍报方法。

三、观测流程

1.根据测站生产任务书要求,布置观测任务;

2.观测人员应提前到达观测现场,在“水文监测”APP布置降水量、蒸发量观测任务;

3.按技术要求观测,并现场记录、计算;

4.对测站仪器进行比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对观测资料校核,确认无误后将观测成果及现场照片上传至“水文监测”APP;

6.相关校核人员在“水文监测”APP完成一校、二校、审核等工序。

7.对测站环境进行检查,整理好观测场仪器设备,方可离开现场。

1.jpg

图1 降水、蒸发及气象辅助项目测验流程图